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网站欢迎您,今天是: 2023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返回机经网
首页 部门介绍 资讯中心 通知公告 教育培训 技能人才培养 施教机构 证书查询 资料下载 互动服务 活动专题 网络课程
  今日提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正文
技能逐梦 “智能”引领 ——回访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冠军
2022-12-25    来源:培训工作部



      编者按

      在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即将开赛之际,让我们一起回访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冠军选手,品读他们的成长故事,了解他们的夺冠之路,学习经验,汲取力量。

      前言

      20201126日—29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这是我国第一次面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领域举办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520名选手在赛场上切磋技艺、亮出绝技,一批技能高手脱颖而出。大赛角逐出的12名冠军选手中,有年届不惑的技能“老将”,也有二十出头的职场“新兵”;有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也有知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他们与时俱进、创新钻研,“玩转”人工智能,不断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求。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职业技能竞赛正引领带动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走上讲台成为工匠之师

      谢涛和张鹏辉是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赛项学生组冠军,参赛时为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学生,现为该校教师。

      谢涛入校后对智能控制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产生浓厚兴趣,备战和参加了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于2019年获得冠军。张鹏辉2018年加入学校的技能竞赛班,开始参加竞赛训练,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四届状元杯大赛三等奖、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等。耀眼的成绩更坚定了他们用技能成就人生梦想的信心。备战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过程中,他们争分夺秒地练习。编程、排故……为了把大赛组委会公布的技术文件吃透,他们在教练的指导下,把每一道工序都循环往复地演练。“训练确实很辛苦,不过只有吃过‘苦头’才能尝到‘甜头’他们感慨说。

 

谢涛和张鹏辉在训练

 

谢涛和张鹏辉在领奖台上

      获得冠军后,学校向他们抛出橄榄枝。毕业后,谢涛和张鹏辉均选择留校任教,希望在学校继续发光发热。成为教师后,他们不但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向学生分享参加大赛的经验和技能成才的经历,不断思考和实践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目前,谢涛和张鹏辉培养的学生已经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心里非常高兴”他们说。同时,他们感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需要在一次次经历中,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走进一线成为技术骨干

      李占芳和郑翔宇是飞行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赛项学生组冠军,参赛时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

      两人回忆比赛历程,从拿到竞赛通知,熟读竞赛规则,到开始熟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飞行器进行赋能,再到完成一项项无人机植保作业任务。每一个模块都需要反复练习,每一遍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每一遍的所思所想都不一样,就这样一点点提高。“通过备赛,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遇到问题如何随机应变、沉着冷静应对。”他们说。

 

李占芳和郑翔宇在赛场

 

 

李占芳和郑翔宇在领奖台上

      他们最终站在了国家一类赛的领奖台上。通过参加大赛,他们对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方向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关注无人机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毕业后,郑翔宇进入中职学校任无人机教师。李占芳则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助理电子工程师。“参加大赛对现在的工作有着巨大帮助,把从大赛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的生产实践中去,以赛促学、学以致用。李占芳说。

      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任晓鹏和刘辉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赛项学生组冠军,参赛时为青岛市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生。

      一场比赛,是技能的展示,更是心路历程,对于任晓鹏和刘辉来说是珍贵的记忆,更是辛苦的磨砺。在学校,任晓鹏和刘辉的技能水平就非常突出,老师鼓励他们参加人工智能大赛,当时距离比赛只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都是老师带着学习,对重点难点老师耐心讲解辅导,他们强化记忆和训练。心理压力大,老师也会为他们缓解。“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比赛压力很大,赛前做的最多的就是想办法放松心态,将比赛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他们说。走上赛场,任晓鹏和刘辉沉着应战,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最终获得冠军。

 

任晓鹏和刘辉在赛场

 

任晓鹏和刘辉在领奖台上

      获奖后,他们思考自己的未来,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任晓鹏和刘辉双双选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目前,他们成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校友,继续并肩学习。“拿到冠军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他们说。

      高学历人才融入技能人才队伍

      宋振东和赵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赛项职工组冠军,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们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年轻教师,均为知名高校博士毕业,是冠军中学历最高的。

从工学博士到职业院校教师,宋振东和赵伟不断探索“教育之道”、“课程之法”和“技术之能”。他们回忆道:通过媒体了解到即将举办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再想到在授课过程中技能还有欠缺,就想通过参加比赛去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组队开始刻苦学习训练备赛付出的辛苦和遇到的困难不亚于当年作博士毕业论文他们如此评价。特别是2020年10月,赵伟在运动中受伤,右膝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碎裂,二人及时调整比赛策略,战胜巨大困难通过省赛选拔进入全国决赛。直到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赵伟仍拄着双拐

 

宋振东和赵伟在赛场

 

宋振东和赵伟在领奖台上

      高学历人才融入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可以大幅提升技能型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可以说宋振东和赵伟成为典范。现在,他们正在作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而奋斗。

      竞赛标准惠及更多技能青年

      张国庆和熊宣明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赛项职工组冠军,鲁晓阳和倪浩是飞行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赛项职工组冠军,均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们分别为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和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教师。

      作为技工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首先必须是“技能高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是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初衷。张国庆和熊宣明回忆说,在备赛阶段,他们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12点才收工。每一个模块都要练习上百次,甚至上千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与3D相机程序设计模块,为了把程序做到模块化、简单化,每天在电脑与设备之间来回的穿梭几百次。通过训练,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张国庆和熊宣明在领奖台上

 

鲁晓阳和倪浩在领奖台上

      拿到冠军,对教师来说,是努力的回报,更是竞赛反哺职业教育的开始。张国庆和熊宣明一直从事技能大赛工作,在学校组建了青苗班集训队,将自己的参赛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鲁晓阳作为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教务处主任,带领倪浩等青年教师,推进教学改革,把竞赛标准融入到教学中,让竞赛惠及广大青年学生,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20221227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即将开幕智能传感器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三个赛项将于1227—28苏州、广州、肇庆三个赛区同时开赛飞行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赛项将于202313日—5日在黄山举行。时隔两年,又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技能高手即将走上赛场、展开角逐,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


上一条: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总体技术介绍
下一条: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全体裁判员会议召开
 
关闭
 
 
教育培训
关于公布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全..
关于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全国服..
关于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全国服..
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全国服务型..
 

更多>>

通知公告
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
关于开展全国机械行业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关于..
关于公布2022年机械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
 

更多>>

风采展示
李凯军
唐正钢
王涛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48号11层 邮编:100823
本网站由机经网制作维护